睡眠与梦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5

无论贫富老少,我们都需要睡眠。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其中梦是睡眠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有趣且重要的意识现象。

 

人为什么要睡觉

从生理技能角度讲,大脑在清醒状态下会制造一种叫做腺苷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困倦的神经元,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帮助我们修复脑细胞。

从生物进化角度讲,睡眠是为了适应生态环境,从而保护自身免遭受伤害。比如,蛙和蛇在寒冬不能出去觅食,又缺乏如候鸟一样的迁徙能力,因此,进化出冬眠能力。

此外,睡眠还可以帮助个体完成清醒时尚未结束的心理活动,同时,在深度睡眠中,垂体腺释放成长激素,帮助人成长。

 

了解人的睡眠周期

人的失眠周期大约在90~100分钟的时间内经历5个不同阶段的周期。

1.入睡期:处于半睡半醒之间、眼球活动缓慢、肌肉活动放缓、易被唤醒。好像马上要睡着了,但是其实周围人的讲话还能听见。

2.浅睡期:大脑活动缓慢、呼吸均匀、眼球活动停止。失去了意识了,但是如果有人叫你,你醒过来会说,我还醒着呢。

3/4.深度睡眠:对恢复体力心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肌肉活动消失、很难唤醒。属于深度睡眠,不容易被叫醒。

5.快动眼动睡眠: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眼球向各个方向快速运动,肢体肌肉暂时瘫痪。如果此时被叫醒,他可能会告诉你,我正在做梦呢。我们也可以叫这个阶段为做梦阶段。

                 非快速眼动睡眠         入睡期(5%)




                 
(或称慢波睡眠)       浅睡期(45%)

                                        中睡期(意识消失)  

                                        深睡期(觉醒困难)

                 快速眼动睡眠           做梦(25%)

                (或称快波睡眠)

睡眠的诀窍

最佳的睡眠方案

十一点到六点半以维持七个半小时,抑或是十二点到六点以维持六个小时(以上指入睡时间而非上床时间)。午休最佳时间是12:00——13:30,具体自己控制并无大碍。必要时小睡打盹,即短时间的睡眠,在提神醒脑方面效果甚佳。

传统中医提倡睡子午觉,就是每天子时(23点-1点)和午时(11点-13点)按时入睡效果最好,其主要原则是“子时大睡,午时小憩,晚上11点以前入睡,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

 

注意自己的睡姿

古今医学家认为,无论男女老少,向右侧卧、身体轻微弯曲是最佳的睡姿。

仰卧、伏卧都不是最理想的姿势,因为仰卧时舌根部往后坠缩,影响呼吸,容易发出鼾声。俯卧更会压迫胸腹,使呼吸困难。而向左卧也不是好方法,因为压着左心室活动对血型循环不太好。

向右侧卧、身体轻微弯曲便是最佳的姿势,这样可以让全身肌肉松弛、血液流动增多、呼吸畅通。

 

睡前放松自己

睡觉前简单的压腿,然后在床上自然盘坐,两手重叠放于腿上,自然呼吸,感觉全身毛孔随呼吸一张一合,若能流泪打哈欠效果最佳,到了想睡觉时倒下便睡。

躺在床上,四肢伸展。后握紧双手,是双臂保持紧张绷紧的状态十到十五秒然后放松。以同样方法作用在腹部,臀部,双脚,使身体疲劳,便于入睡。

 

听舒缓音乐                            限制睡眠

播放一些轻音乐,                                      如果你经常失眠

如蛙声、海浪声。                                      试着不要强迫自己睡觉,

切记把音量调到最小,                                  可以限定睡眠时间,

然后仔细聆听,                                        禁止白天打瞌睡,

注意力越集中,                                        睡眠时间可逐渐延长至正常。

越容易入睡。

 

睡前想象电梯下楼

闭上眼睛,脑海中默数下降的层数,幻想在电梯里缓缓下落,逐渐放松身体。有助于快速睡眠,特别是失眠的时候。

 

对付失眠的办法

安排好你的时间表,每天按时睡眠,一天中不要打盹。

1.jpg睡前要充分放松,阅读一些轻松愉快的书籍。

睡前洗个热水澡或做做按摩。

每天有规律性地运动,但不要在夜晚(最好在下午)进行。

不要抽烟,下午以后不要喝茶或者咖啡,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

偶尔失眠,不要担心。如果没有持续多日,不用过分关注。

 

头脑清醒之鸣天鼓

头稍微低下,闭上眼睛,用双手掌心紧紧按住两个耳孔,用两手中间的三个指头,轻轻敲击耳朵后面的枕骨,耳朵中可以听到“咚咚”击鼓声。每次有节奏敲击30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