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提素养 研而有行蕴芬芳——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化学教师南京研修之旅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16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秉承东北师范大学“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弘扬“坚持理想、追求卓越、勇开风气、兼容并包”的附中精神,实施“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的治校方略,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不断推进学术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校本培训制度,从通识培训、专业培训、教学考察及国际交流四个层面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校始终坚持研读新课标、探索新课堂,而在研读新课标和践行新课标的过程中,老师们产生了很多学习需求,比如对于学科本质如何准确把握、与科技前沿相关的情境如何搜集和选择、跨学科实践活动如何开展等等。

1709688318298.jpeg

新年伊始,我校化学教师来到了钟灵毓秀的南京,开启盼望已久也筹划许久的学科能力提升培训。为此,化学学科选择了与物质的研究视角、材料、环境及基础教学实验的拓展等方面相关的学习主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前沿知识。

南京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对于我校的培训给予大力支持,每一个学习主题都聘请该专业顶级的专家为我们进行指导,并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在温馨的开班仪式后,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学习。

专家引领促成长 砥砺前行正当时

——学习科技前沿

第一位指导教师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金钟老师。金老师在讲座中分析了现阶段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以及治理现状,阐释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意义,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介绍新型光/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技术。通过金老师的讲座,我们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无论从环境、能源和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准备与碳相关的教学设计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打开了新思路。

第二位指导教师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院长助理王晓亮老师。王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光刻机是怎么炼成的》。王老师从高端光刻机的制造难度谈到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从光刻机巨头ASML公司的崛起谈到其中哪些技术与化学材料相关,从ASML公司如何战胜日本公司谈到我们的发展机会。这一次讲座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光、电、半导体、芯片等硬核技术是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第三位指导教师是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介观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丁维平老师。丁老师从多相催化研究关注尺度的演变帮助老师们认识介观化学的研究价值,并介绍了介观催化研究的尺度与层次,丰富了我们研究物质的视角。

助力研讨务实课堂,躬行实践激活真知

——体验实践课程

在精心的课程设计下,我们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学习,完成从实验室到生产车间,从生产工艺到博物馆展品的多项参观、学习。

在南京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老师们重回大学课堂,进行了两个教学实验的拓展实验学习。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化学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实验,加强了对物质转化的认识,规范了对物质提纯与检验的操作,并丰富了过氧化氢分解的相关学科知识,为日后的教学和命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性保障。

第二项实践活动是陶瓷工艺实践。高淳陶瓷博物馆是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集文化体验、互动参与、研学旅行于一体的国际研学旅行基地。在参观过程中,老师们了解了我们的祖先所使用的器皿从陶向瓷的演化过程,欣赏了美轮美奂的陶瓷工艺品,还参观了高淳陶瓷工厂的完整生产线,细致了解了每一道工序。老师们积极拍照、录影,向讲解员询问,为之后的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情境素材。

此外,老师们格外珍惜学习机会,自主到南京博物院进行了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古代瓷器的技艺、价值,及金属材料的使用等相关内容,对刚学习的陶瓷知识加深认识,并对金属材料相关教学素材加以拓展。

1709688341422.jpeg

培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是巨大的。每一位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以及精心准备的讲座内容,均是科学、技术和应用相结合。既有学科知识的深度,又有社会责任的高度。教师们在深入学习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更新了原有的学科研究方法层面的观念,认识到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数字技术驱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也在改变着传统的以实验室实验为主的化学研究手段。因此,课堂教学实验和科研研究引入数字技术是大势所趋。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附中化学组一直注重挖掘知识背后的认识论以及方法论,紧跟科学前沿,注重创新研究,凝聚教研动力,激发教学活力,此次南京之行必将再次引领老师们奋勇争先蹚新路,深学细悟促发展。

 

我们一直在教育的路上,从未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