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古村古镇古都,感悟华夏文明之美——明珠少年科学院南京科考冬令营活动纪实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21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东北师大附中初中部以培育科学素养、生活技能、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组织开展明珠少年科学院科学考察系列活动。

一、课程研发,学科融合

南京科考冬令营课程,是由道德与法治学科联合地理学科进行跨学科开发设计,以“探访古村古都古镇,感悟华夏文明之美”为主题,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民族精神、自然科学等视角出发,包含徽州印象、文化探秘、山水歌行、家国情怀等4个板块,8个课题。同学们在专家和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小组学习、实地考察、文化体验,丰富人文底蕴,培育科学精神,提升合作能力,树立责任担当。

1709692554167.jpg

二、身临其境,品味江南

1月9日至14日,由信息科创中心主任李兵老师领队,道法学科主任于洪艳老师,物理学科主任李晓峂老师,道法学科王慧、杨欣悦老师和地理学科陆思宇老师组成教师团队,带领74名学生前往上海、浙江乌镇、安徽黄山和江苏南京开展科考冬令营活动。尽管凌晨4点的长春寒冬料峭,但依旧阻挡不了同学们热切的心。同学们准时集合完毕,踏上了本次科考冬令营之旅。

1.徽州印象

在安徽黄山歙县,同学们参观了安徽歙砚厂,走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制墨车间,感受了徽砚及徽墨制作的不易,并亲身体验了“徽墨描金”,一幅幅“鲤跃龙门”栩栩如生。

在徽州古城,同学们见到了许国石坊,参观了徽州古衙,瞻仰了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故居。此外,在古城门前的广场上,同学们即兴为在场的游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目三”快闪,引来了阵阵掌声。

2.文化探秘

在黄山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赛训基地,同学们分成8个小组,亲身体验制作园林微景观。每个小组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在劳动中提升了沟通协作能力,同学们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也体验了劳动后的喜悦。搭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交流了亲身体会,从团队协作、劳动光荣、实践大于理论、工匠精神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感悟。带队教师为获奖小组颁发了证书,实现了教育闭环。

1709692595317.jpg

在安徽黟县宏村和西递村,同学们见到了地理课本上的世界文化遗产。如果说宏村是一幅画,那么西递村则是一本书。在宏村,同学们感受了人工水系的智慧;在西递村,同学们体会了徽派建筑的魅力。黄山电视台听说东北师大附中的学子到黄山市开展冬令营,派记者赶到西递村对师生进行了采访,受访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收获。

1709692700279.jpg

在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同学们聆听了专业教师讲授陨石的前世今生,与陨石零距离接触,参观了蔡司天文望远镜、天球仪、简仪、浑仪、圭表,并观测了太阳黑子。同学们还为长春代言,邀请国内外宾客来长春做客!

在上海博物馆,同学们近距离欣赏了唐伯虎、文征明、郑板桥等名家真迹,陶冶了艺术情操。

3.山水歌行

乌镇是中国江南水乡古镇,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同学们在这里参观了乌镇东栅景区,走进了乌镇民俗风情馆,宏源泰染坊。此外,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杆船和拳船表演让同学们赞不绝口。

1709692647434.jpg

在南京科举博物馆,同学们观看了《千年科举》纪录片,了解了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变迁,身穿贡士服,亲身体验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在秦淮河畔,初一2班周程雙、刘桓宇同学为家乡代言,宣传长春旅游,游客们纷纷驻足为附中学子喝彩,视频被新华社等主流媒体转载。

4.家国情怀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同学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二战中的性奴隶——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罪行展”等三个基本陈列,其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日军“慰安妇”制度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参观后,同学们向遇难同胞献花,表达对他们的哀悼与追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奋勇前行,是我们对遇难同胞最好的告慰。

1709692744654.jpg

长江畔,同学们见到了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在中国桥梁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世界桥梁史上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踏访文明,收获颇丰

乌镇东棚乃是本次由明珠少年科学院组织的南京冬令营活动的第一站。这里极具水乡文化特色的古镇建筑深深震撼了我,为适应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及其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的地形特征,造就了以明清时期砖木结构为主,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建屋、水镇一体的独特建筑空间形态。静谧的河流淌过石拱桥,撑开的油纸伞斜倚在巷口,巷子的尽头连接着着下一座桥,桥的尽头是摇曳的竹影。这里自古便是桑蚕之乡,染坊连街,蓝印花布传承上千年的技艺仍保留至今。

绿染乌镇,水映水乡。踏青石,过廊棚。

——初二18班 郑皓元

科举制,自隋朝起,由唐宋兴,至清朝落,在这一千余年的风波中,碧波荡漾。如今,我们来到了科举博物馆,了解这一考试制度背后的历史特色,我们所来到的也就是古代主要考场之一—江南贡院,每一间所印为千字文中的字符,共有20644号舍,古代的举子也要经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稍有差池就无法成就人中龙凤,可古代诗人,总为百折不挠,他们的最大心愿是过了这四试,可这夙愿几乎无人完结。

科举,一种相对公平的选官制度,本次来到科举博物馆,不是为了让我们体验,更为了让我们了解,了解今世的来之不易和考试制度的变迁,以及让我们了解的,课本上未写,却有益的种种古代知识。

——初二9班 杜俊甫

在此次研学活动中,我们在徽墨厂,亲身体验了徽墨描金的制作工艺,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是个人出行无法感受的活动体验。在宏村西递村,看到了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徽派建筑,感慨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祭祀活动等风俗中的诸多讲究,充分感受到当年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中国集训基地,亲手制作微景观园林,了解大国工匠精神,体会到把砖铺平有多么不易。在紫金山天文台,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太阳黑子,近距离探知宇宙的奥秘,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这一切都是我前所未有的宝贵经历。

——初一14班 刘子瑞

在研学的最后一天,于老师问了我们三个问题:“谁在研学过程中交到了新朋友”“谁在研学过程中受到了别人的帮助”“谁在研学过程中帮助过别人”。每个问题几乎所有人都举了手,我也不例外。这次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结互助的美好。无论是帮忙按电梯、帮忙捡东西的举手之劳,或是借纸巾、借充电宝的雪中送炭,原本陌生的同学关系在一点点被拉进,成了并肩前行的同伴。大家一起享受欢乐,一起克服困难。在这次旅途中,我认识了许多新同学,交到了新朋友,赏了美景,学了知识与技能。这是一场自然人文、人际关系、自主能力等多重方面的进修,一次“多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完美演绎。

——初二12班 徐千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