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之方,兴研究之学——明珠校区学生关于生命世界的自主探索

发布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14

      以科学研究的方法,以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为内容,师大附中初二年级的同学们在本轮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了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以“研究宠物的行为、微生物与发酵食品的制作”等为研究方向,进行了个性十足的实验研究。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将很多个人头脑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研究课题,涌现出了大量可圈可点的研究成果。

01

优秀研究课题

1.png

2.jpg

3.jpg

4.jpg

      研究性学习始于选题。通过选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可以源自课内学习的问题、也可以源自日常生活的问题,或者是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学校倡导的课题类型有“综述型课题”,如《关于超市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实证型课题”,如《废电池污染对洋葱生长是否有影响?》;“技术型课题”,如《如何提高绿萝扦插的成活率?》;“调查型课题”,如《青少年近视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观察型课题”,如《观察家蚕的变态发育》。生活中无时无处都会遇到问题,能把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变为研究的课题,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有效途径。

02

优秀研究对象

5.jpg

来自杨雨润课题组《噪声对猫咪的影响》

6.jpg

来自赵悦宏课题《捷克狼犬的生活习性》

7.jpg

来自张欣然课题组《狗狗的微表情》

8.jpg

来自杨睿佶课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9.jpg

来自张洺琪课题组《蜗牛的进食与咀嚼》

10.jpg

来自闫姿逸课题《猫学习新行为的速度》

      课题的研究方案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为方便同学们有效利用家庭及社区资源,较好把握研究内容,促进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学校确定了本轮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范围有:动物的饲养及观察、

      动物的行为研究、微生物与发酵食品的制作、微生物与食品的保存、生物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现有的家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多种研究方式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03

优秀研究记录

     研究性学习启动之初,问题清单式的指导为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计划提供了贴心的参考,学生在考虑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修正、调整个人研究计划,使研究的可行性得到保证。

11.jpg

来自刘佳怡课题《微生物与发酵食品的制作》

12.jpg

来自杨雨润课题组《噪声对猫咪的影响》

13.jpg

来自王佳炜勋课题《独角仙的饲养》

04

优秀实验装置

    从废旧的纸壳箱、一次性纸碗,到专业的天平、卡尺、显微镜,实验装置体现出学生优秀的创造力和执行力。

14.jpg

来自闫姿逸课题《猫学习新行为的速度》

15.jpg

来自王佳炜勋课题《独角仙的饲养》

05

优秀研究报告

     结题报告即研究报告,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尽管侧重点不同,学生的结题报告的基本都具备①做了什么事情(研究的题目)。②是谁做的(课题组成员--课题负责人、组员是谁?)。③为什么要做(课题的目的、意义、来源及背景)。④怎样做的(课题研究的过程)。⑤做得怎样(课题研究的结果)。⑥讨论或体会。⑦参考文献。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06

优秀研究员

     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像科研人员一样在规范的程序中对自己的兴趣点展开探索,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而正确的基础。经过学习成果交流评比,以下同学被评为本次研究性学习“优秀研究员”,为这些同学的研究成果点赞!

29.jpg

     同学们在此次研究性学习中,亲身实践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将个性化的问题转化为科学研究的主题,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实践中培养信息素养,在实验和研究中培育科学精神,在分享与合作中体验科学研究带来的快乐和成就。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科学研究之窗,促进学生学术力的成长。